right click

2011年3月17日

二手的「驚」喜

有時看見在報紙上刊登出來的相片,可能因為顏色/contrast因應印刷的要求被 tuned,出來的效果大有不同,我就覺得頭痛,覺得很是失禮,今天情況就是這樣,希望報紙的讀者見諒。以下刊於今日信報。
這部Rolleicord,當年收到的時候,被它的「隱疾」嚇了一跳。它雖然是Rollei的入門版雙鏡相機,質素卻不錯,機身也很輕,愈用愈有感情,50年代的產品,是一定要買二手的了。
2011.03.17《信報》從圖說起 專欄

二手的「驚」喜   撰文/圖片:余望曦

這世上其中一樣最掃興的事,莫過於你買了新的家電、電腦、相機,用了不到半小時,然後發現它是「問題貨品」。

可能是熒幕有問題,也可能使用中途突然失靈。特別當那是一部二手相機,沒有保養,那當下的失落絕對可以倍數計算。

不要以為二手相機價錢一定平,很多人光顧二手市場,是為尋找已經停產的菲林相機、鏡頭,價錢有時比當年還翻了幾番。難得買得心頭好,卻問題多多,那就更加肉痛了。

我手頭上很多菲林相機都是從二手市場購入的,大部分交易都很順利, 但偶爾百密一疏,總會上當。那可不是一般鏡頭有瑕疵、快門有問題那麼簡單,反而是「估佢唔到」,有「驚」喜之餘,有些還頗有創意的。

手頭上有一部Hasselblad 500C/M,當年在地鐵站內和賣家交收,在旺角站裏緊張地細心檢查,沒有問題,狀況良好,成交。

幾小時後我們來到赤柱,在一個臨海餐廳吹着海風吃着下午茶,那天陽光真好,我從袋裏取出那部哈蘇,正打開機頂的觀景器,突然「啪」的一聲,像變魔術一樣,那觀景器不見了。
望真一點,是散了,整個散了。它散開成十幾塊細小零件,小彈弓、小鐵枝、鐵片、放大鏡等等,全部飛彈開來,散落在桌子上。

我呆若木雞,朋友張開了口,不懂反應。

是我做錯了什麼嗎?猶豫之間,我在那些零件裏找到了兩截牙籤,是白色扁身那種,明顯地經過人工修剪,長度和零件裏的小鐵枝一樣。

恍然大悟,這觀景器之前或許經過撞擊,零件四散,上手用家(或是維修相機師傅?)自行修補,用來接駁的零件不見了,就拿牙籤當鐵枝,但牙籤容易走位,開開合合,偶一鬆脫,就整個散了。

這些隱疾,檢查也查不來,但你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手藝,將十幾塊細小零件重新組合,組合後相機也好像一切如常,手工其實不錯。

另外有一部Rolleicord雙鏡相機,不記得在哪裏交收了,交易後就和友人到附近餐廳晚膳。你知道Rollei牌子的雙鏡相機,外形設計古典優雅,坐下來點了菜,我就忍不住取出來放在桌面,細細端詳,看得入了神。

突然朋友大叫一聲,桌上水杯應聲倒下,「水浸Rollei」,我急忙拿起相機,用紙巾吸去機背的水迹,抹呀抹,這時朋友緊張地捉着我的手:「咦,點解成張紙巾黑晒嘅?」

本來是黑色的相機機背,這刻已經是銀色了,露出了原來油漆脫落後的樣子。相機甩色,我可是第一次見,賣家為求賣個好價錢,將相機翻新,求其用顏料在機身上填填補補,也懶理顏料是否水溶性了。

看到這裏,你或許會覺得二手相機無保證,但在我的經驗裏,大部分交易都是愉快的,很多賣家都是善良好心地。購買二手相機,和你走進大型電器店用十五分鐘買一部新相機的感覺不同,為此我是甘願冒一點風險的,下星期再談。

(二手相機雜談.一)

2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