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ight click

2011年4月30日

感動龍虎榜

很喜歡這張,所以blog上的標題圖片,也是這張。直至今天,我還是會懷念那個下午,朋友Tina及賦的背影,彷彿只要閉上眼睛,就會看見那個夏天,柔軟的海風、微涼的海水,大家一起,在馬鞍山的海邊

有沒有一個「最感動畫面」排行榜?抑或,你和很多人一樣,快門按過千萬下,卻不曾記得一個讓你感動的畫面?(攝於二〇〇九年夏天.馬鞍山)
2011.04.28《信報》從圖說起 專欄(逢星期四刊登) 
感動龍虎榜   撰文/圖片:余望曦

先告訴你一個秘密,請答應聽完後不要取笑我。

小學時情竇初開,我曾經有一個「暗戀女生排行榜」,排行由一到十,位置天天不同,視乎當日和女生說話的次數、反應而定。

那時候每晚睡覺之前,我就最忙碌了,在床上我會先想想昨天的排名,然後心裏盤算,A同學今天說話時很親切啊,B同學原來很聰明等等,按各種不同因素決定各女生今日的排名位置。你想想,足足十個人名,還未計剛入榜或跌出十大的女生,沒用紙筆,排完一輪其實人也很累,一閉上眼轉頭就睡了。

現在回想,那段時期我很少失眠,相信因為女生排名和數綿羊有着同樣催眠效果有關。

同樣道理,現在人大了有時晚上無聊睡不着,我也有一個「最感動畫面」的排行榜,雖然催眠作用沒有女生排名那麼明顯,但也切切實實的想了幾遍。

穩企三甲之內的,有以下這個畫面。

記得有一年我到陽朔工作,目的地在陽朔的偏遠鄉間。工作完畢,黃昏時我趕上了當天回陽朔的最後一班巴士,才一上車,司機就順手關了車上的燈。

那時正值初秋,天暗得快,巴士在鄉間的道路飛奔,慢慢車內四周就黑得伸手不見五指。桂林以山水著名,那裏的山,總像一塊大石頭被切開數份似的,零零碎碎的散落四周。山的高度不高,卻起伏有致。我望出車窗,紫藍色的晚霞之下,全都是群山的黑影,層層疊疊,看不到盡頭。

微風從車窗迎面吹來,帶點初秋的寒意。車一直走,山下的村屋也紛紛亮了燈;看清楚一點,那燈只不過是一個簡陋燈泡,連着電線,懸在半空。微黃燈光之下,是一家人在空地上,圍着椅子吃晚飯。

那天其實很累,我軟癱在巴士座位上看着這一幕,竟有種莫名感動。這不是因為桂林的山水,而是那黑漆山影下,那一個個懸在半空微黃的燈泡,每個燈泡之下都是一戶人家,有些吃着飯,有些在為晚飯張羅,寧靜的氣氛下,家是什麼,看着這個畫面就會知道。

初學攝影時,總會強調光的重要,不同角度、顏色、軟硬的光,可以決定不同氣氛。的確,沒有光我們什麼都拍不了,但慢慢你又會發現,相片裏就算有最漂亮的光,主體沒有靈魂,也感動不了人心。

正如幻彩詠香江裏的激光,慢天亂舞五顏六色,夠漂亮吧?我卻從來沒有感覺;但陽朔鄉間一個燈泡的微弱燈光,卻這樣觸動了我。

巴士一直在公路飄移,我沒有拍照,但這個畫面,自此一直繫在心頭,而且時刻提醒着我,能觸動心靈的,才會深刻,才能讓人記下,攝影也是一樣。

這個年代,我們每天拍下這麼多的照片,快門按個不停,記憶卡張張爆滿,但閉上眼睛,千萬張相片之中,能讓你記得的畫面是什麼?抑或你和我一樣,相片沒有拍,但每次回想,那畫面卻又無比清晰?
下一次失眠,或許你也可以排一個龍虎榜,想想那些記在心裏、曾經感動過你的畫面。人生於你,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,在進入夢鄉之前,你就會明瞭了。

2011年4月21日

拍於最低工資實施之前

餐廳關門,勞累了一天的侍應生,終於放工,才坐下來,卻意外地睡着了,不敢打攪,願他一覺好眠。

2011.04.21《信報》從圖說起 專欄(逢星期四刊登) 
拍於最低工資實施之前  撰文/圖片:余望曦

他俯伏在收銀處那邊,像是很累的樣子,眼皮半開半合,快敵不過濃濃的睡意。

餐廳已經關門,餐廳一角的電視也關了,四周一點聲音也沒有,連空氣也像靜止了,那位收銀處下的侍應,勞累了一整天,可能只想坐下來回一回氣,卻合上了眼睛,就這樣進入了夢鄉。

我在餐廳的落地玻璃外,腦中浮起的疑問,是最低工資將於下月實施,不知道這位侍應能否受惠?很多年前,我也曾經當過侍應,飲食業這行工作時間長,忙碌一整天,工作時你可能不覺得累,但只要一放鬆,就像整個人散了一樣。

那一年我每天十時返工,一直忙到下午三時落場,客人走得七七八八後,有些人會在餐廳後門的尼龍床上抱頭大睡,有人出外處理私人事務。搭正五點半,全體員工準時集合開會,講講今天晚上的餐湯是什麼,廚師推介是什麼,然後一直工作到凌晨一點,客人走了還要善後,兩點回家,上得床都差不多三點了。

你算算工作時間有多長?早十晚二,足足十四小時,一星期六天。當年我的時薪不到28元,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,落場時我還會出外四處走,但一個星期後,我已經累得不似人形,天天返工如行屍走肉,一落場就以九秒九的速度跳上餐廳後門的尼龍床,不到兩秒,即時睡着。生活裏除了工作,還可以容得下其他麼?

我看着眼前這位侍應,心裏明白,生活艱難,今天也真的累透了吧?

可能因為難過,相片拍了一張,我就放下了相機。想起有次在街上看見拿着相機的途人,對着跪在地上的乞丐拍照,又或在網上看見,一大堆港人在西藏用長鏡頭圍着當地婦孺,瘋狂按下快門的情景,其實我不懂,在快門卡擦卡擦之間,難道他們不會感到難過嗎?忍心這樣按下去嗎?

攝影師其實大都有點感通,能感受到被拍者的情緒,在適當時刻按下快門。那些不理三七二十一,瘋狂連拍的朋友,鏡頭裏的美麗哀愁、喜怒哀樂,他們都拋諸腦後,彷彿眼前人和桌上的杯杯碟碟一樣,都是死物,沒有兩樣。

曾經當過記者,記得有一年訪問田北俊先生,訪問期間攝影師一舉起相機,他就整個人僵硬地木無表情,事後他解釋,這是因為「好像畀人用槍指住一樣」。

這麼多年,我一直記着這句說話,雖然田先生的說法好像有點誇張,但假若大家知道手中的相機,在旁人眼中真的如手槍一樣,那起碼我們就不會貿貿然用槍指着別人,瘋狂開槍了。

所以我應該是不懂得拍紀實攝影的,有人會用相機紀錄世界的殘酷,有人懂得用相機告訴世界這社會的不公,我就只懂記下時時刻刻的開心快樂。

不知道那位侍應在發什麼樣的夢?夢裏的世界,是有顏色的嗎?

2011年4月14日

香港人的3D相機

一手一腳設計3D相機的羅德修說,最讓他開心的畫面,就是在街上看見其他人用他發明的相機拍照,但這情景暫時還未遇上。
2011.04.14《信報》從圖說起 專欄(逢星期四刊登) 
香港人的3D相機  撰文/圖片:余望曦 

這幾個星期拜讀樓下avMan兄的專欄,談3D影視科技,讓我想起家中也有一部3D相機。

別誤會,這不是最新的數碼3D相機,剛剛相反,它只是一部菲林傻瓜機,並且是二十一年前的產品。它沖曬出來的相片都有兩個影像,將相片放在特製的觀景器內看,就有3D效果。

相機其實一早壞了,一直保存至今,背後有一個很特別的理由──它是一部真正的香港相機。

我的意思是,不但made in Hong Kong,而且由香港人發明,設計還擁有專利,奪得當年的港督工業設計獎。

在香港當一個發明家已經夠困難,還要發明相機產品?這需要多大的決心?於是我決定帶着這些疑問,訪問相機的設計者羅德修先生。

「睇返轉頭,當初真係想得太簡單,太天真,但簡單有簡單的好,一件事如果你諗得太複雜,太多顧慮,就冇得郁,你都唔會去做。」

總以為發明家都是大情大性,但眼前的羅德修,卻是不慍不火。他讀機械工程出身,自小的興趣是砌飛機模型,閒時就拆家具電器,相機手表樣樣拆。大學畢業後,他在英國的飛機組件公司任職,負責設計飛機水龍頭。

1980年他回港,當時流行一小時沖印,人人都買傻瓜機,他就想到設計3D傻瓜機。

「我十七歲那年和朋友入黑房,睇住一張相片由無到有,從此鍾意影相。音響都有立體聲,但那時3D相機影完相,要寄去外國處理,點解我唔可以發明一部3D傻瓜機?」

他埋首設計,發明最後獲得專利,也拿了設計獎,自家品牌Loreo的名字,就是姓氏Lo 加上Stereo的意思。

順理成章,他參加德國Photokina展覽接訂單。出發前他的友人替他計數:「接到三千隻order就可以打和,成個世界嘅買手都喺度,你放心喎!」

展覽完畢,訂單不夠三千部。

「好多年後我先明白,我根本唔係生意人,畀你攞設計獎,你仲想全世界爭住買,世界有冇咁完美?」

但這部3D相機,總算命不該絕,後來HelloKitty的公司落了訂單生產特別版,才不致蝕本。誰知人手裝嵌的工廠又出了問題,他急忙召集姨媽姑姐,和一大堆粉紅色相機零件搏鬥,連夜趕工。

「愛迪生講過,發明只有1%係靈感,其餘99%都係汗水。」

我想起家中的那一部相機,雖然不是有血有汗的HelloKitty特別版,但二十多年前的一個晚上,父親放工帶來相機,大家爭先恐後要看「立體相」的情景,卻一直繫在心頭。

訪問期間,我看着他起勁地用墨水筆在白紙上畫着草圖,仔細解釋這在廿多年前已經面世的產品,二十一年後的今天,他都年過六十了,卻仍然設計新產品在網上銷售。

「我記得李曾超群講過,當年佢媽咪畀一條冷繩佢,上面有好多個結,有鬆有緊,叫佢解,然後同佢講,你一生會有好多呢啲結,其實個個都解得開,只要慢慢解,就會解到。」

想起他說自己有時太簡單太天真,但或許,我們就是需要他的傻勁和勇氣,才可無畏無懼地向前走。

感謝羅德修先生,至少,他讓香港人在3D相機的發展史上,留下一個位置。

2011年4月8日

數碼菲林面世?

數碼菲林面世,菲林筒裡內藏可捲曲的sensor,只要拉出sensor,像菲林一樣正常裝上相機,照常拍照,拍完將菲林接駁USB,就可下載相片,而且還有三種不同像素可供選擇。

詳情可到這裡看看 ,但請不要當真,雖然第一次看到真的很興奮,但這網站是今年四月一號發表的啊。

其實,我也真的希望人發明了這產品,那我們所喜愛的菲林機,都可以數碼化了,你說多好。

一切可能,都源於創意,誰又敢說不可能呢?

2011年4月7日

為我們的小錯誤歡呼

喜歡的相片,不知怎地多數是菲林的第三十七格。世事無完美,攝影也是一樣,間中來點「蝦碌」又或小錯誤,笑一笑,其實也不錯。(攝於2009年.上環.Cross processing)

2011.04.07《信報》從圖說起 專欄(逢星期四刊登) 
為我們的小錯誤歡呼 撰文/圖片:余望曦

我拿起我的Yashica相機,正想按下快門,咦,為什麼從觀景器望出去,小販的表情那樣奇怪?這可不是第一次了。

正想問個究竟,但人在泰國曼谷Chatuchak市場,身邊朋友滿身汗水,正在人潮中瘋狂購物,我還來不及詢問,就被拉到其他檔攤去。

我繼續拍了幾張,走到室內一條窄巷,放眼遠望都是人頭,正打算收起相機,但是,我的鏡頭蓋呢?

不在褲袋,不在相機袋,這時友人冷靜地指指相機——那鏡頭蓋緊緊的套在鏡頭上。

天啊!這可不是戴着太陽眼鏡找眼鏡那麼簡單,因為那部Yashica是RF相機,不像單鏡反光相機那樣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,就算鏡頭被擋,從觀景器看出去也一切如常。

即是說,我一直滑稽地套着鏡頭蓋拍照,小販的表情都在提示我了,我卻懵然不知。

以上事件,只是我拍攝生涯中眾多「蝦碌」的其中一項。我承認,我實在犯過太多錯誤了。

入選「最讓人氣餒的攝影蝦碌」名單的,還有:

- 天氣真好,心血來潮拿出陳年菲林機,到郊外拍照去。拍完了三十六張,卻發現相機內的菲林原封不動,原來自己沒有上好菲林。

- 在街上遇見動人畫面,急忙取出相機,按下快門,怎麼了?沒有反應?只見相機上的紅燈在閃,十、九、八、七……為什麼每次我設定了倒數自拍,都會忘了回復原來的設定呢?

- 出外旅行,上機時竟將菲林放在行李箱一起寄艙。

- 用菲林機拍照,三十六張外想「偷」多一兩張,但說到明是「偷」,有可能沖不到出來,也有可能出來的相片只得一半,但我永遠在拍完最滿意的一張相片後,才知道那是第三十七張。

- 使用手動菲林相機時,拍完照片卻忘記捲下一格菲林,結果重曝又重曝。

- 到按下快門的一刻,才發現忘記帶菲林/記憶卡,什麼都好,總之少了它你就拍不成相片了。

- 再慘一點,是當我拍了大半天,才發現原來相機內沒有菲林/記憶卡。

你看,我的「蝦碌」還真夠多。但奇怪的是,以上各種各樣的「蝦碌」片段,這些年來我不但沒有忘記,反而深深地藏在記憶裏:那天曼谷Chatuchak市場小販的奇怪表情、那些有一大條X光波紋在中間的照片等等,只要我閉上眼睛,當時的畫面氛圍、那些有缺陷的相片,就一一重現眼前。

我可不是耿耿於懷,相反地,每次想起自己用套着鏡頭蓋的相機,到處拍照的樣子,我就想笑了。

世事無完美,攝影也是一樣。每天上班上學,老闆家長老師個個要你做足一百分,甚至超越無限分,其實很累人的。

偶爾來個小錯誤,看看那些走光又或不小心重曝的照片,笑一笑,那就好。這就正如我們的人生,我們何嘗不是遍體鱗傷殘缺不全?那些拍不到的,就用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腦袋記下吧。

所以,請為我們的小錯誤歡呼,不用太執着,懂得自嘲,也是樂趣。

你和你的相機又有什麼故事?歡迎電郵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