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ight click

2011年5月12日

給女兒的嫁妝

謝謝Ivy、Roy、以及Ivy父母的真情對話,父母替子女拍結婚照,這事其實不易,因為要雙方甘情願,也要有相當信任。我的父母不懂攝影,但我也期望他日能有機會,也像你們的父母一樣,一家人出外玩個高興,然後拿起相機,記下這些快樂溫馨。

李媽媽說,看着這些由她和丈夫拍下的結婚照片,有種「回甘」的感覺,因為大家一起,有太多的共同回憶。囡囡出嫁,有什麼想說?「做媽咪好簡單,我只想祝佢哋幸福快樂。」(相片由被訪者提供)
2011.05.12《信報》從圖說起 專欄(逢星期四刊登)  
給女兒的嫁妝  撰文:余望曦


看見朋友Ivy和Roy的結婚照,我覺得感動,也很羨慕。

因為這輯照片和一般的結婚照不同,特別之處在於,操刀的是Ivy的父母李爸爸和李媽媽。

Ivy的父母上一次為別人拍結婚照,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,那時他們都是攝影發燒友,朋友間有什麼喜慶事,也指定他們當攝影師,最厲害時,李爸爸一個月內有十一位朋友結婚,其中九位都請他拍照。

這一天,他們毅然「出山」,從櫃內取出那支封塵良久的美斯402閃光燈,拿起相機,帶着腳架反光板,拉着行李箱,一早出發。外面陽光猛烈,行程又緊密,兩人的年紀加起來超過一百歲,但他們興致勃勃,毫無怨言。

主意是女兒提出的,兩老一聽見就大力支持,一口答應。「一聽到佢個idea,我就覺得好好玩,好有意義。」李爸爸說。

重出江湖,兩夫婦準備十足。以往用開的老爺菲林機一早壞了,只剩下老爺閃光燈,李爸爸於是問朋友借來一部高階單鏡數碼機;擔心不懂操作,就上網下載說明書, 天天帶着老花眼鏡研究。一星期前,夫婦兩人就到拍攝地點第一站的獅子山公園視察,早上的陽光從什麼角度射來,哪個位置最好,全部心中有數。

三十多年前,李爸爸和李媽媽走在一起,也是源於攝影。

他們第一次邂逅,在明愛中心的攝影班,那時候李爸爸拿着一部Nikomat,李媽媽拿着一部Minolta,不算同聲同氣,也沒有一見鍾情。但之後的日子, 大家常常在中心的黑房學習沖曬相片,兩口子日夜相見,慢慢地情愫漸生,後來還一起組織攝影會舉辦相展,李爸爸當主席,李媽媽當秘書。

三年後他們結婚,婚後一年誕下第一個小女孩,就是相片裏披着嫁衣的Ivy。

聖母書院是Ivy的母校,也是拍攝地點之一。操場的一角,李爸爸正在「瞓身」拍照,這麼多年後再次拿起相機,主角變成自己的女兒,還有即將付託終身的女婿, 那支老爺閃光燈在一旁閃呀閃,讓人想起女兒成長的快樂時光。妹妹也到場幫手,有空就拍snapshot。爸爸拍得累了,媽媽就放下反光板,有默契地上前接力。

十多年前,李媽媽也是拿着相機,在這裏為女兒拍畢業照。

「以前成日接佢返學放學,揹住個書包仔,後來睇住佢畢業,到而家着住婚紗返來呢度,好似走入人生另一個階段。」

「趁我同老公仲行得走得,可以親手幫佢哋影結婚相,好似一家人一齊完成一件事咁,亦係送畀佢哋一份心意。」

拍攝當日天公作美,陽光普照,他們一家人坐着租來的貨Van,由獅子山公園、聖母書院、科技大學,到Roy常常跑步並向Ivy求婚的地方貝沙灣,對於他們來說,每個地點都意義深長。

「我知啲相一定冇專業咁靚,不過今日成個過程會永遠記喺腦海,呢啲係好珍貴嘅回憶,有錢都買唔到,意義比張相靚唔靚更加大。」李爸爸說。

的確,拍攝手法不一定專業,但這一天他們都玩得很高興,偶爾兩老來點蝦碌,其他人都笑彎了腰,所以相片中的笑臉,全都真心自然。

「We are so blessed. Thank you so much for this precious present.」Ivy在網上相簿的註解上寫下這句。真心恭喜你們,因為這些相片讓人看見,你們一家的愛和喜悅。

你和你的相機又有什麼故事?歡迎電郵yumonghei@gmail.com 分享。

3 則留言:

  1. WT, 這個故事很動人, 你寫得真好.

    父母願意為子女送上這心意, 有時也要子女"受"先得. 那確是幸福的一家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亞悠,飛人,
    謝謝你們, 但願他日我也可以當子女的攝影師。

    回覆刪除